close

在國外求學時因為當地醫療費用很高,所以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,很神奇的是真的沒有什麼病痛,即使是感冒多休息加維他命就可以痊癒。相反的台灣醫療太方便也太便宜了,所以大家很依賴醫生,變成是種心理而不是生理問題。這篇天下雜誌的文章,大家可以參考,完整的文章請看448期天下雜誌。


原文出自天下雜誌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index.jsp?id=41056



生病了,不吃藥也會好?

作者:盧昭燕  出處:天下雜誌 448 期 2010/06
日本醫藥書籍:《90%的病自己會好》,提出多數的疾病,不用吃藥也會好,真的是這樣嗎?




五月底上架的日本惡性腫瘤醫師岡本裕著作《90%的病自己會好》提出,門診九○%的病,如高血壓、膽固醇過高和糖尿病,實際上不必吃藥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就會自癒。


這三種台灣常見的疾病,真的不用吃藥也會好?


永和耕莘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姜智殷、台安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曾明河和馬偕家醫科醫師徐慶玶一致認為,這三種病的前期,可以先從生活作息與飲食下手,還是無法改善後,再吃藥。


徐慶玶說,不是所有高血壓一定要吃藥。例如肥胖引起的高血壓,如果控制體重就能降低血壓,就不用吃藥


姜智殷看診時常建議高膽固醇的病人,先不要吃藥,減少大吃大喝的機會,但病人常回答,「沒辦法,不應酬,工作就沒了。」對這種無法改變飲食習慣來降低膽固醇的病人,不能不靠吃藥控制。這時醫師才會開藥。


建議在病況允許的狀況下少吃藥的另一個原因是,吃藥常常會帶來一些副作用。


當心藥物副作用


姜智殷舉例,高膽固醇藥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肌肉發炎,容易疼痛。膽固醇藥還會引起肝功能指數上升,造成急性肝炎,「吃膽固醇藥的病人要定時檢驗肝功能指數,」姜智殷說。肝本來就不好的人,更不建議吃降膽固醇藥物,可先從飲食控制下手。


徐慶玶也舉例,如降血壓藥會擴張血管,可能會造成頭痛。這時候要與醫師討論,看是否需要降低劑量。


特別是用不正確方式服藥,更可能有嚴重副作用。例如降血糖藥應該在進食後服用。曾明河曾經遇過病人沒進食,就服用了降血糖藥,導致血糖低於六 ○mg/dl,家人以為病患在睡覺,沒有注意到病人呈現昏迷狀態,「這時候腦部缺氧,有可能成為植物人,」曾明河說。


疾病早期,病人多動、少吃都無法改善症狀,一定必須開始服藥後,醫師們提醒,「吃藥一定要遵守醫囑,」吃藥目的不僅是為了原來的疾病,也是為了確實管控病情,才能降低其他併發症的風險,特別是,這三種疾病都容易有併發症。


必要時吃藥,阻止併發症


姜智殷說,三分之一心肌梗塞的病人膽固醇會過高。吃了降膽固醇的主要藥物司他汀,除了降低膽固醇,還可以減少得到心肌梗塞的機率。


曾明河有相同看法。他說,糖尿病患者得到中風的機會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五倍。糖尿病患者,不會因為高血糖而往生,怕的反倒是中風。因此還是需要服用降血糖藥。


徐慶玶也認為,高血壓病人吃藥最大的好處是降低中風風險。因為收縮壓超過一一五mmHg,舒張壓超過七十五mmHg,收縮壓每增加二十mmHg,舒張壓每增加十mmHg,中風機會就多兩倍。


生活習慣、運動、藥物鐵三角


醫師們提醒,其實控制這三種病的方法需要藥物、生活習慣和運動三方面的配合,多管齊下,才能收最好的功效。


例如,治療高膽固醇,即使服藥了,還是需要飲食配合。姜智殷說,膽固醇不是吃藥一、兩天就可以下降,而且膽固醇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升高。


血壓控制也是一樣的道理。「吃降血壓的藥,不代表血壓就能下降,」徐慶玶說,藥效會因人而異,吃藥後,還需要養成每天量兩次血壓的習慣,分別是早上起床未服藥前和晚上睡覺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impleherb2009 的頭像
    simpleherb2009

    玩味幸福

    simpleher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